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但目前还没有实现这美妙的设想——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⑤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此技术生产人工“种子”,需要将组织培养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这层膜和这些营养物质分别具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
(3)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具有的特殊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A.储运方便 | B.培植简易 |
C.成活率高 | D.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
(4)若运用传统的有性杂交能否得到上述杂种植株?________________。
(5)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
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若番
茄是二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则图示杂种植株为________________倍体。
(6)如果过程②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多倍体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7)要获得上图中番茄—马铃薯的原生质体,首先需要分别除去番茄—马铃薯细胞的细胞壁。现提供以下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磷片叶、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蒸馏水、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等。请你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下面检验是否已除去细胞壁实验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主要实验步骤:
①选取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加入适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配制成细胞壁分解液。其中选取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而不用蒸馏水的理由是: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细胞壁分解液除去细胞壁。
第一步: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放在载玻片中央,滴加适量细胞壁分解液,制成临时装片,得到实验组装片。
第二步:用适宜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代替细胞壁分解液,其他操作同第一步,得到对照组装片。
第三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片洋葱细胞的形态结果预测和解释:实验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分散的__________形,表明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相互连接的紫色多边形,表明细胞壁未被分解。
(共12分,每空2分)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图[其中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使F1中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亲本杂交后代中杂合子占总数的________。
(共10分,每空2分) 白化病(由A或a控制)与某舞蹈症(由B或b控制)是两种独立遗传的遗传病,有一家庭中两种病都有患者,系谱图如下,请据图回答:
(1)舞蹈症由______性基因控制,白化病由______性基因控制。
(2)2号和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若13号与14号再生一个孩子,则两病兼患的女孩可能性是 _____。
(共6分,每空1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______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_______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
黄色玉米粒 |
白色玉米粒 |
一 |
587 |
196 |
二 |
0 |
823 |
三 |
412 |
386 |
(2)根据实验____,可知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 _,实验一中,子代黄色玉米粒中杂合子占________。
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图是同一地区两块使用不同肥料的农田中每平方米土壤中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调查数据。
(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中,常采用 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土壤动物的数量与 正相关,据此推测,土壤小动物大多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两种田地比较,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是 ,理由是 。
(3)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和数量可以评价农田生态环境,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其原因为 。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中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査。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__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