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冯德尔所描述的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A.15世纪 | B.16世纪 | C.18世纪 | D.17世纪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实行三级学位制度 | 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
| C.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
|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④①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①④ |
台湾作家李敖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段材料旨在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 B.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 C.只包括毛泽东早年的正确思想 | D.中共七大后形成的有关中国革命理论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