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C.唐太宗 | D.清康熙帝 |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 B.维护贵族的利益 |
C.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三罢”斗争出现 |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
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②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③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④策动多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