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
|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
| A.“门户开放”政策 | B.大棒政策 | C.冷战政策 | D.金元外交政策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 | 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 |
| C.乘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考察中国风情 | D.在西什库教堂做祈祷 |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
| C.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 D.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A.香港 | B.台湾 | C.东北 | D.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