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指的是保护农业和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
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城市周边小镇的繁华景象。
17、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开始了。
工业革命后“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鸦片战争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举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胜利后,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北洋军阀政府的苛捐杂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是导致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向明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

A.洋务人士 B.顽固势力
C.维新人士 D.革命党人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