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每空1分)荧火虫体内的荧光素酶催化的系列反应导致荧火虫发光。如果荧光素酶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可以使植物体发光。一直以来荧光素酶的唯一来源是从荧火虫腹部提取。但科学家成功地通过基因工程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使其产生荧光素酶。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 ,获得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 、人工合成和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将此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需要载体的帮助。下列各项在选取载体时不必考虑的 是 。(用字母表示)
A.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保存 |
B.具1至多个限制酶的切点 |
C.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碱基片段 |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
(3)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中,需要 、 等多种酶的参与。载体中启动子的化学本质是 。
(4)在此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为 。
(5)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
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入倍,图甲为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图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a)],请分析回答:
(1)山谷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种群增长率在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
(2)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能力,它的基础是。
(3)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
(4)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中的能量。
某植物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共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标记为I、Ⅱ、Ⅲ号),请分析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1)该植物花的位置叶腋(A)对茎顶(a)为显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用纯种叶腋和纯种茎顶植株杂交,F1植株花的位置为 。
(2)若控制叶腋性状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但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并没有改变,该基因 (填“是”或“否”)发生基因突变。
(3)该植物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圆粒( D)对皱粒(d)(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为显性,现有品种①(aaBBDD)、②(AAbbDD)、③(AABBdd)和④(aabbdd).进行了如下三组杂交实验,Fl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如表所示:
请据表回答问题。
①由表中信息可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控制茎高度的基因位于____号染色体上。
②组合三中.Fl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利用组合三F1自交,F2中茎顶花高茎皱粒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
③该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为探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对部分结果做出预测分析:(具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纯种植物类型)
实验一: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l,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二:利用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部分结果及结论:
实验一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倒为,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1)在饥饿时,如果X是血糖, 在a→b时段,血糖浓度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的分解等过程实现的;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激素)的上升有关。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导致血浆渗透压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如果X是CO2,c→d时段,呼吸强度会,参与该过程调节的是。
过氧化氢酶(CAT)是生物氧化过程中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有效地清除各种活性氧基团,从而防止这些基团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坏。CAT活性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外界环境条件是否对植物细胞产生了压力。某研究小组为探究N、P对小麦幼苗CAT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均分三组,分别放入缺N、P的完全培养液中连续培养10 天、20天、30天,以正常完全营养液培养小麦为对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为了保持营养液的渗透平衡,缺失的离子都用其他等量的盐分来替换。缺N时,KNO3、Ca(NO3)2用等量的K2SO4、CaCl2替换,缺P时,Na2HPO4用等量的NaCl来替换,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2)图中a、b、c三条曲线中,表示在完全营养液培养的是。
(3)在缺N、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的小麦衰老速度加快。写出题意背景下衰老细胞的两个主要特征。
(4)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与结果:
①取两个洁净试管,编号1和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 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 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结果分析: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两种可能原因: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不久就萌发了。某研学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
(2)该实验能否说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后容易发热,其热量来源于自身细胞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原理: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热越多,温度上升得越多。
②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消过毒的温
度计和棉花,加热煮沸过的烧杯等用具,0.1%的高锰酸钾溶液、酒精灯等。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均分成三份,分别做三种处理:一份______________
放入A瓶中;一份用________________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用清水浸泡后直接放入C瓶中。
第三步:在三个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口塞紧,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步:将三个瓶放到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说明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来自种子自身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所释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