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才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1)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材料二: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2) 以上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项。(4分)
材料四: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4) 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3分)
(5)罗马法经受了时间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的耻辱。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普罗塔哥拉等人在哲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马丁•路德提出什么学说?他创立了什么教派?
(4)请概括材料四的观点。
(5)以上材料所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摘录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3)请指出片段二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一政治原则?
(4)该宪法还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新闻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时代周刊以美国人的视角透视世界,日本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观察下列《时代周刊》有关日本的封面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 7 月 1 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 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
——国际财经财讯网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四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承认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据《人民日报》中国外长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
(1)美国频频关注日本,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关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的表现。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四:“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材料五:漫画《李登辉砍桥》

(1)材料一诗中的“割台湾”是指什么事?(2分)台湾又是怎么回到祖国怀抱的?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3)材料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看材料五中的漫画,并结合所学,思考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