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又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致力于“和谐世界”建设的坚定信念。下列史实或观点不能体现“和谐”理念的是 ( )
| A.古代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 | B.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思想 |
| C.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
|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
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与德国希特勒竞选建立纳粹政权大约在同一时期。面对同一背景,两人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因应诉求。此项诉求最可能是
| A.政党轮替执政 | B.实行民主政治 | C.解决经济危机 | D.建立集权政治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地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启超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件东西”是
| A.国际联盟 | B.对德和约 | C.《四国条约》 | D.美国霸权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
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