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 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贝克莱说:这个桌子是存在的,因为我能看到它,感觉到它。在哲学发展史上有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问:(1)赫拉克利特和贝克莱的观点分别属于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中的哪一个?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2)分别简述这两大基本派别观点的主要内容。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值此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之际,国内外媒体热炒“雷锋精神”。某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对此颇感兴趣,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围绕“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一并参与其中。
|
|
2011年10月,由教育部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率先在上海、江苏等地试水。据称,此举旨在遏止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汉语能力测试”不啻为中国人复兴母语的新尝试。
在现阶段,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重应试教育而轻母语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母语修养的缺失。有的人连母语文章都写不通顺, 母语的工具——汉字都写不准确,何以谈母语的文化传承呢?舆论认为,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今天,仅此一项考试不足以担当此重任。惟有发掘汉字乃至汉语的深层文化内涵,致其熠熠生辉,母语才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复兴母语文化及其原因。
材料一: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要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科技含量低,特色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高,走出国门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还较少。
(1)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文化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2)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何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为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D省政府出台了“科技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即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可以减免税收。减免的这笔税收,40%用于新一轮的科技研发,60%用于企业优秀文化建设。
(1)材料一的两个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从文化的角度,结合材料二谈谈企业优秀文化建设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