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 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读书看报了吗?”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上网了吗?”,多数人的回答是“是的”。网络具有快捷、即时、大众性、互动性等特点,它催生了新的文化类型,使文化传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现如今,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影响着我们的文化选择,甚至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回避地说,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其内容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
材料二:文化是产业,文化也是事业,文化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在利用网络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如何趋利避害。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对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入冬以来,中国多地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引起公众担心,也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古人敬畏自然,依赖自然,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产生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甚至提出“人定胜天”的口号;如今,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现状,我们再次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材料二:“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从主客体两个方面说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2)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雾霾。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协定》签署仪式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愿同各成员国一道,将亚投行打造成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共同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的基本权益,时机已经成熟。《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一: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必须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二:《指导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为此,09月24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了石油、核电、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结合材料二和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分析我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