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
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通讯工具的进步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论语·雍也》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刚、毅、木、讷,近于仁。
——《论语·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而成仁。
——《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子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评价材料中孔子对“仁”的论述及其“仁”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形成的影响。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文字在400字以内。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以“创造东北产业之原动力”为名,加速掠夺东北水力资源。1933年,伪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伪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1937年5月,日伪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大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中国能源报》(2010年5月31日)
材料二 1951年丰满发电厂开始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工程,到1960年5月最后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八台主机全部安装完毕。至此,丰满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全部结束,总装机容量达55.375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水电青工网》
材料三二期扩建工程安装了2台85MV机组,于1992年6月竣工。三期扩建工程在大坝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装2台140MW的机组,1998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丰满发电厂跨入了百万千瓦级电厂的行列,总装机1002.5MW。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网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50、60年代丰满电厂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98年丰满发电厂发展成为百万千瓦电厂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举例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权利法案》的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值得肯定的地方。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同为君主立宪国家,但在君主的权力方面有怎样的不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围绕中国古代政体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4分)
(2)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材料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