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标志的主要依据是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
B.是工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
C.它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D.它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人民日报》对海南建省设经济特区三十年来的报道,勾勒出主流媒体对海南记忆的历史图景。建省初期主要聚焦于军队(武警)边防、金融保险、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旅游、生态环保、教育、体育、医疗健康等方面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报道。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A.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 |
B.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C. |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
码头工人是中国近代城市中典型的“苦力”群体,在上海尤具代表性。建国后上海码头工人的工作开始“竞赛化”。1951年上海市运输公司举办的首次劳动竞赛分为团体和个人赛,前三甲可以获得一定奖励。码头工人还被宣传为“替国家增加了财富,爱护人民财产”的模范。这一转变反映了( )
A.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C. |
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根本改变 |
D. |
中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
鲁迅曾说早期中国新诗大多数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认为新诗必须要“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抗战时期,不仅有了适合朗诵的新诗,还有了直接谱成歌曲的“歌诗”,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新诗的发展( )
A. |
由地域文化所推动 |
B. |
受个人喜好左右 |
C. |
由文人审美所决定 |
D. |
受时代因素影响 |
晚清秀才刘绍宽在1894年前就阅览过《物理小识》等西学书籍,但仍学经义。1896年他读了美国学者的《治心免病法》后感慨,“此真心理学,与宋儒无异”。此后数年,他阅读西书范围颇广,但对此并不满意,叹道:“究之所得新学,尽是皮毛。……非所谓邯郸学步,失其故步欤?”此情形在清末士绅中并不鲜见。这体现了( )
A. |
维新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
B. |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C. |
时人理解新时局的矛盾心理 |
D. |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兴起 |
下图是《东坡笠屐图》。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演绎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 |
B. |
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 |
C. |
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 |
D. |
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