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旱灾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五省市区市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材料二: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温总理强调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把各项抗旱救灾措施落到实处。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带领人民抗旱救灾的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
材料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经济回报高等特点,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
材料二:振兴京剧是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有8个省(市)开展“京剧音乐课”的试点工作。但某市一位音乐教师在她上的第一节京剧音乐课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也不想学京剧,是我爸妈非让我学的。京剧进课堂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度还不高,京剧与当代中小学生的实际、与现实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也比较普遍缺乏懂京剧的音乐师资。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2) 请你就如何化解京剧进课堂所遇到的尴尬局面,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依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关注养老困境
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业,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企业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破解养老难题
在一个养老示范社区,同学们发现,以身躯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既能满足老人在家颐养天年的要求,又能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老人向同学们介绍了社区服务状况:政府兴建的社区医院近在咫尺,统一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技能熟练,服务周到:“老年活动之家”里图书室、微机房等文化设施齐全;进驻社区服务中心的企业提供优质价廉的家政、理发等多种服务项目……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广示范社区养老模式的意义。
(2)材料三:弘扬敬老美德
(2)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行“快乐万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的氛围。
(2)(3)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或《文化生活》角度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得尊严。——爱因斯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施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二:下图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3)材料二反映了那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并催生新业态。据统计,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相比之下,中国原创的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材料二: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也都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文化建设,改革文化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积极开避孕药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和大繁荣。我们还要善于把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使福的文化再展辉煌。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有人认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文化的经济功能,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和公民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