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炎热条件下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中汗液分泌的反射途径是    ①    ,其中B所在器官的名称是  ② 
(2)当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③   。温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进行单向传递,是由  ④  这一结构决定的。
(3)如图所示,分泌汗液的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汗液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⑤ 。这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 ⑥   具有重要意义。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包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
状态
藻类种群组成
铜绿微
囊藻
鱼腥藻
斜生
栅藻
汉氏菱
形藻
薄甲藻
小定鞭
金藻
重度富
营养
50%
25%
14%
10%
0.5%
0.5%
中度富
营养
5%
40%
42%
12%
0.5%
0.5%
轻度富
营养
0
25%
605
14%
0.5%
0.5%
贫营养
0
0.5%
10%
11.5%
10%
68%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

下图甲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Ⅰ、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A~F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甲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相应的符号和箭头表示)。
(2)若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 000 m2,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________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请以字母和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图中________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________中进行。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