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如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农业害虫、青蛙、蛇、鼠等动物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生态学的知识协助分析和解决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些实际问题。
(1)研究小组若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若要估算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假设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2只,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则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仅从小麦→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分析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      ;用喷洒农药、生物防治等方法来减少         
(3)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右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以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至少答两点)。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突触模式图,请回答:

(1)若刺激A点,该点膜外电位会变成 电位。图中电流计B的指针将偏转 次。
(2)图中D所处的内环境是 ,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兴奋不能从C传到D的原因是
(3)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它由D释放到E的方式是
(4)若C表示肌细胞,某病人血清中含有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表现出的症状是肌肉
松弛/肌肉僵直),这种病属于 病。

研究发现红细胞与免疫功能有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骨髓中的________经分裂与分化,产生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人体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为120天,红细胞的正常死亡称为_______。红细胞在体外能够与异种生物的T细胞发生免疫黏附,说明细胞膜上______分子具有识别功能。
(2)为研究红细胞培养液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设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红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56小时,提取上清液,
②将淋巴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不同处理为:实验组有A和B;A组:淋巴细胞+上清液;B组:淋巴细胞+上清液+刀豆蛋白。对照组有C和D;C组:淋巴细胞;D组:________,另有只加等量培养液的为空白对照。(注:刀豆蛋白能诱导淋巴细胞分裂)
③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各组数的变化。上述实验前,要通过实验确定红细胞培养时间、刀豆蛋白的添加量等无关变量,这些研究是本实验的_______。淋巴细胞分裂的间期,要完成_______,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下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相关激素,甲、乙、丙代表相关器官,请回答(在[]中填图中字母或文字):
(1)人在遇到寒冷刺激,身体的温度感受器产生兴奋,以 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到体温调节中枢 [ ]。
(2)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经有关神经的传导通过 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通过 方式减少热量散失,使面色苍白。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通过使相应的器官分泌相关激素,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产生更多的热量,血液中激素含量增加的顺序依次是[ ]。
(3)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10分)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
(2)图中c是 细胞,②表示 ,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 _____,(2分)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 ,图中 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 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
(4)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表示有 个突触。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 ,(填方向)其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