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实上,在20世纪前漫长的两千多年间,CHINA确实就是“秦”,是不叫大秦帝国的大秦帝国。因为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就连少数民族建立的那些或长或短的王朝也不例外。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三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主要是什么制度?并说明“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文明,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和境界,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法制建设伴随着人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无序走向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当时美国是个新生国家,处在欧洲大国虎视眈眈之下。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被迫的,它总想伺机寻衅。
——齐世荣等《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齐世荣等《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的美国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一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这种解决方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典的颁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美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国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选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选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材料三 海湾国家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不到一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战争爆发的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但伊拉克对联合国的决议置之不理。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678号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选自《当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材料一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 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
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体现了联合国的什么作用? 请说明材料二中的变化与这种作用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手和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此为联合国之宗旨。
材料四: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栽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三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
(4)据材料四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这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