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两万多字,分两期连载,初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和政策论(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这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该文”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B.《庶民的胜利》 |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 B.铁犁牛耕的普及 |
C.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A.保障国家财税来源 | B.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
C.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 D.稳定封建国家政权 |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A.小农经济 | B.佃农经济 | C.庄园经济 | D.商品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