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改革开放为广交会增添了新的活力,从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表中最能说明变化的是:
| 类 别 |
私营企业 |
国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其他企业 |
媒体企业 |
| 参展企业数(家) |
5561 |
4055 |
2709 |
1305 |
371 |
| 百 分 比 |
39.12% |
28.96% |
19.35% |
9.32% |
2.65% |
A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B 中国出口商品的层次越来越高
C 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D 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一词于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古文中的解释是以“经世济世”“经纶济世”“经世济民”为主要含义的。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刀耕火种是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 |
| 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水排 |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
|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
| 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
|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
1956年,我国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人民公社,走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
|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