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创一旦扫地荡尽” |
B.《贼情汇篡》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
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为纠正“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美国
A.实行三权分立制 | B.实行联邦制 | C.实行两党制 | D.确立了总统制 |
有学者认为,“在其他民族还苦于找不到一个对付王权或皇权的独裁和专制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利用了弹劾这个工具……保护着贵族进而也保护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英国,拥有弹劾权的机构是
A.国王 | B.首相 | C.议会 | D.内阁 |
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应,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B.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 |
C.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