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这

A.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实现
C.彻底摧毁了基督教会的势力 D.开创了启蒙运动的时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邓小平在1984 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最能反映

A.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B.中国积极顺应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C.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D.邓小平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至1956年底,我国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一做法

A.沿用了苏联对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B.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贯彻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方针

1938年3月上任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认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陈立法的教育观点是

A.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
B.教育不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
C.教育应该置于国家工作的首位
D.军事教育应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某学者曾撰文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近代收回利权运动持基本否定态度
B.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性反思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D.对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正确认识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提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下列言论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B.“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C.“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D.“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