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日:“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太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日:“有敕。”真卿拜,奴日:“宜赐卿死。”真卿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日:“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不劳师旅劳:使……劳顿
B.又遣逆于路逆:送别
C.举刃以拟之拟:比划
D.沃之以油沃:浇淋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出为平原太守
B.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将食其肉
C.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乃逆贼耳
D.卢杞专权,忌之景臻等遽止之

唐文宗评价颜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能直接体现“忠烈”特点的一项是(   )
①真卿至,立辩之      ②上从之,朝廷失色
③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④不能屈节,当自烧
⑤真卿乃投身赴火      ⑥乃逆贼耳,何敕耶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

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
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wé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调叶县尉 举:推荐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丁:遭逢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诬:欺骗、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配:够得上、相当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4分)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用斜线(/)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疾 耕 则 家 富 家 富 则 市 得 良 犬 于 是 猎 兽 之 获 常 过 人 矣 非 独 猎 也 百 事 也 尽 然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渺沧海之一粟
B.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C.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D.举匏尊以相属举酒属客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而今安在哉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其声呜呜然其皆出于此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善假于物也。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小学而大遗
B.泣孤舟之嫠妇始指异之
C.侣鱼虾而友麋鹿粪土当年万户侯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又何羡乎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渺渺兮予怀 D.月出于东山之上

翻译下列各句(共5分)
⑴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⑵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分别概括最后两段文字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索隐音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集解离骚序曰:”三闽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索隐按:楚词作“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集解王逸曰:“己静絜。”受物之汶汶者乎!◇集解王逸曰:“蒙垢污。”○索隐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宁赴常流。○索隐常流犹长流也。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索隐蠖音乌廓反。温蠖犹悟愤。楚词作“蒙世之尘埃哉”。於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集解应劭曰:“汨水在罗,故曰汨罗也。”○索隐汨水在罗,故曰汨罗。地理志长沙有罗县,罗子之所徙。荆州记“罗县北带汨水”。汨音觅也。口正义故罗县城在岳州湘阴县东北六十里。春秋时罗子国,秦置长沙郡而为县也。按:县北有汨水及屈原庙。续齐谐记云:“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汨罗之遗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发行吟泽畔被:“披” B.己静絜静絜:正直清明
C.此物蛟龙所惮惮:喜欢 D.回依其言依:依从,遵从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明屈原“宁赴常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③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
④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⑤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索隐”“集解”和“正义”都有对古代经典进行注释的作用,但是“集解”主要是汇辑诸家对古代经典的语言和思想内容进行的解释。
B.通过“索隐”对本文的解释,我们可以推测本文中的“怀瑾握瑜”和《楚辞》中的“深思高举”意思接近,都是指屈原思想品德高尚。
C.根据《续齐谐记》所讲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今天端午节包的粽子,是屈原传下来的方法,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D.在和渔父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内心的苦痛、怨恨和志向高洁、绝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译文:▲▲▲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
(3)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2)抢榆枋而止________________
(3)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______(4)适百里者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形容枯槁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下流多谤议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彼且恶乎待哉?
B.去以六月息者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鹏之徙于南冥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而莫之夭阏者”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重为乡党所笑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