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7年6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云南省瞢洱市地震灾区视察,看望受灾群众,并鼓励他们重建家园。在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里,温家宝总理为孩子们书写了下面七个大字:“挺起不屈的脊梁”。
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认识。(1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面对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应对。近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中把民生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例如,安排了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安排了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安排了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政府财政投资在当前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材料一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度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9
8472元
2622元
2010
9422元
2936元
2011
10493元
3255元

材料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个人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社会财富分配的过大悬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让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请以“我国居民收入不平衡,贫富差距严重原因及应对措施”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结合材料一、二,请指出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
(2) 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怎样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王某一家四口,夫妇均为下岗职工,儿子正在读高中,家里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下岗后,夫妇俩开了家小饭店,通过多年的辛勤劳动,积攒了10万元人民币。
如果王某夫妇向你咨询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并咨询除了储蓄还有哪些适合其家庭状况的投资方式,请你为他们介绍投资的注意事项并为新的投资提供一条建议。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目标。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