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l2月7日,l92个国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围绕着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援助等问题,经过10天的艰难谈判,多国政府最终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唤起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
注,先有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
后是尼泊尔政府将会场搬上喜马拉雅
山。欧洲国家5日也拿出自己的独特
方式。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以电
力为动力),搭载会议代表、联合国
官员、环保人士和记者从比利时首都
布鲁塞尔出发,途中停靠德国科隆和
汉堡,前往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如图7所示。
(1)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
“马尔代夫(印度洋群岛国家)
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尼泊尔
(内陆山国)在喜马拉雅山召
开政府会议、欧洲国家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从地理角度看,这些行为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气候快车”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欧洲国家采用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但忽视了环境问题,致使日本在20世纪50年
代爆发了危及公共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包括汞中毒事件、镉中毒事件和氧化硫吸入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民众运动,在大众媒体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转变经济发展思路,这一转变成为日本社会、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分水岭,从而环境问题成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措施,公共健康和城市生活质量在短期内得到极大的改善。日本能够有效的应对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共健康灾难,主要得益于政治平等和言论自由。教育政策变化特别重视技术教育,对日本环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日本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个人和企业都非常注意尽量避免被公众批评有反社会行为,尤其是来自社区的这类职责。……在环境方面,国家和地方的关系遵从传统的关系,委托地方政府切实执行污染控制,建立当地的标签和区域污染的控制方案。
——《环境发展和战略转型》
(3)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是如何有效应对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共健康灾难的?
材料三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
存和密不可分的。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4)材料三中《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什么
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材料一下图为2012年我国国内与国外(平均)三种有效专利结构分布情况
注:发明专利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而对实用新型只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就可以;外观设计则是工业产品的具有装饰性或者艺术性的外表。
材料二 2013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技创新落后仍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研究材料一中图表专利结构图,你会发现我国存在哪些问题?
(2)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知识,为我国解决材料二中的困难提出两点建议。(8分.)
(1 3分)我国最新推出的第四代手机(4G)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专家指出,4G手机与3G手机所有功‘能兼容,主要是传输速度的的差距,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一部价格昂贵的4G智能手机70%的功能是无用的。而我国每年淘汰数千万部废旧手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这些手机和附件的原材料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随意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有人提出全社会应向电子垃圾宣战的倡议。
(1)阅读材料后,你认为购买和使用手机应坚持哪些消费原则?
(2)如果践行“向电子垃圾宣战”的倡议,你认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分别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2013年11月,许多居民收到一张“关于S公司部分奶产品价格调整的通知”。通知写道:今年以来,由于奶农(奶业公司)生产的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加50%,仍在持续上涨。并且其他原辅材料,比如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续上涨,企业无法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高效生产运营等内部措施消化全部上升的成本。本公司决定,自2013年12月1日起,上调入户产品的价格纯牛奶每瓶0.5元、酸奶0.5元——。
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原料奶收购价格、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持续上涨对奶农和乳品生产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要始终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中俄关系对两国和整个世界的独特战略价值,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振兴,造福两国人民。双方要继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俄两国“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的依据。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八次三中全会构成了改革开放环环相扣的壮丽画卷: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的起点,一是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实行改革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改革的一个里程碑,首次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是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标志和里程碑,提出了全面改革的60条306项的具体任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更新。
结合材料,请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