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材料一中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请在医学和数学方面各举一例以证明。
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⑶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5分)
②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4分)
③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6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有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简析其形成的背景,评价它们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罗马法的影响有哪些?
皇权至上,是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1)隋唐两朝为维护皇权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1分)应如何评价?
(2)明清两朝为维护皇权,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应如何评价?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图是太平州”。
——(宋)杨万里《诚斋集》
(圩田)虽有水旱绵可救御,凡一熟之余,不惟本境是食,又可赡及邻郡,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富国富民,无越于此。
——(元)王祯《农书》
庆元二年(1196)绍兴当地官员徐次铎奏:“湖田(圩田)之上供,岁不过五万余石。两县岁一水旱,其所捐所放,赈济劝分,殆不啻十余万石,其得失多寡盖已相绝矣。”
——徐次铎《复鉴湖汉》
淳熙十年(1183),大理寺丞张抑奏:“近者浙西豪宗,每则旱岁,占湖为田,筑为长堤,中植榆柳,外捍茭芦,于是旧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苏、湖、常、秀昔有水患,近多旱灾,盖出于此。”
——《宋史·食货志》
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包强占,无岁无之,……国(圩)田一兴,修筑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干,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之利,民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新局面,复以民田为壑。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