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重大改革在历史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也被一些物化的东西所定格。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典型雕刻大佛。前一幅为云冈石窟,其雕刻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突起,线条简明,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后一幅是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回答3—4题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
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一种趋势
A.南北文化交流的特点 |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
C.佛教传播加强的趋势 | D.雕刻艺术不断成熟完善的趋势 |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这段对新文化运动的评述表明
A.中国社会思想界异常复杂 |
B.新旧思想之间斗争激烈 |
C.陈独秀与胡适之间矛盾很深 |
D.不同派别之间存在分歧和矛盾 |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的过程中,青年学生逐渐成为探索与抗争的主要力量之一,如l920年6月20日,跃沙师范的学生捣毁了长沙城隍庙的神像,学生的这一举动主要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并没有阻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仅仅进行政治革命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思想革命。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直接目的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倡导民主与科学 |
C.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 D.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
梁启超将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达的原因归纳为两点, “一是由于教义之浸淫,二是由于雄主之布划”。其中将“教义之浸淫”列为第一点的理由主要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