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择业就业观。
材料二:人们把那些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体称做“蚁族”。他们 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既然大城市不好生存,为何不回家乡去?“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也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句话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2)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蚁族”群体如何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材料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去北京“蚁族”聚居地唐家岭实地调研,在两会上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解决“蚁族”问题的有价值的议案、提案。目前,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唐家岭地区整体改造全面启动。这一改造工程旨在建设公租房提供给外地人口和大学毕业生。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为什么都致力于“蚁族“问题的解决?
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通过微信、微博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大众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制造流言,浑水摸鱼,获取非法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在网络运用方面应如何承担公民责任。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确立绿色化发展的新坐标,是深化改革、发展图强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所谓绿色化,就是在价值观念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要循环、绿色、低碳;在体制机制上,将资源节约、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就“绿色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它背负着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据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意义。
A集团创立于1999年,是一家提供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的公司,它改变了传统商务模式,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打造新的生意方式创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商务世界;通过不断创新整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绩效评估的公司管理系统,为员工创造了积极、灵活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环境;旗下公司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全球批发交易平台,成为全球首家拥有超过800万网商的电子商务网站,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A集团为什么会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去年广东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1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长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4;第三产业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3%。三次产业结构为4.9:47.3:47.8。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4年5月4日, 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和范围。各级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应优先支持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规范采集、查询和征信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财政的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原理,说明广东省政府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意见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更多挑战。国家质检总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有35.2%的出口企业遭受外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导致我国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685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730亿美元。据统计,我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3)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处理对外贸易中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