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
A.青霉 | B.酵母菌 | C.曲霉 | D.毛霉 |
如右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
B.光能可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不能转化为光能 |
C.ATP分子有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 ATP、糖类、太阳能
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溶菌酶 |
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
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 mL3%淀粉溶液 |
+ + + - - - |
2 mL3%蔗糖溶液 |
- - - + + + |
1 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60 80 40 60 80 |
2 mL斐林试剂 |
+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此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60℃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证明了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具有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