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1)试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的经济意义。
(2)上述材料体现着丰富的辩证法观点,试选择其中两个,说明如何在材料中体现的。
(3)试从政治上阐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一号文件中要求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的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被世界读者认可,是因为他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课题,并对各种时代的“关口”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是因为他一直站在人的立场写作,歌颂了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还因为他在立于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善于借鉴欧美、拉美等现代文学的养分。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莫言获奖对文化工作者的启示。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莫言为什么要“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

材料一:得益于经济实力的增强,近几年来,浙江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杭州大剧院、浙江美术馆、宁波大剧院、温州大剧院、金华博物馆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浙江省正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材料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浙江人提炼出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浙江精神既体现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又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在提炼浙江精神时,浙江人坚持与时俱进,为“重功利、讲实效”的浙江传统赋予了“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新内容。
(1)有人认为,“浙江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精神的提炼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
6.31
2010
3442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2)在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中,汽车生产企业会以提供消费信贷的方式刺激消费需求;而通过借贷刺激社会总需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经济调控手段之一。运用《经济学常识》知识回答,最早提出以赤字财政扩大有效需求的经济学家是谁。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4)成为汽车强国是产业梦,成为"有车一族"是家庭梦,青年学生也有自己的梦。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无论多么色彩斑斓,都只有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请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探讨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下表所列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分工作。

1
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五年中先后向社会公布48件法律草案;同时健全吸纳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
结合听取审议国务院有关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对重点问题加强跟踪监督。
3
加强和改进代表联络服务工作,建立健全260多个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拓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支持代表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
4
依照法定程序,保证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