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战略机遇期”是指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面临的机遇。回顾历史,中国的发展曾面临过5次重要的机遇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辉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亚洲也出现“日本奇迹”和“东南亚奇迹”。但同时代的中国虽然存在“崭新的机遇期”,却连续出现失误,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也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性的变革”是指什么?(1分)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2)19世纪7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是如何让试图感受那个这次发展的机遇的?为什么会失败?(4分)
(3)材料三所提的“崭新的机遇期”主要指什么?试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中国丧失这次机遇的主要原因。(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曲线图简要描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试分析19世纪末到一战结束之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3)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国家 |
175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13年 |
西方 |
18.2 |
31.1 |
53.7 |
68.8 |
81.6 |
中国 |
32.8 |
29.8 |
19.7 |
12.5 |
3.6 |
其他 |
49 |
39.1 |
26.6 |
19.7 |
14.8 |
各文明或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81页.《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试分析1750年中国的制造业同欧洲相比较为什么处于优势地位?
(2)西方在19世纪下半叶为什么在制造业中能够取得优势地位?这种地位的取得对国际时局造成了那些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请概述秦朝法律的特点?(2)云梦秦律竹简的考古发现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