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前三年,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用地、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两高”行业资本金比例,遏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在安排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资金342亿元,主要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去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如今年初,调低了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 加大推广力度。
材料二:有机构预测,石油储量可支配的能源极限,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可以供应165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地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同步上升,上个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0年,而最近20年又是其中最暖的20年。
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认为,人类已经到达或超越了经济增长产生反作用、环境和社会成本超过抵消收益的临界点。戴利教授曾说:“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
材料三: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去年“两会”,明确将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上,温家宝总理全面阐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
(2) 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材料二“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的观点的哲学启示。
(3)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我国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内容的正确性。吕小琴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这说明( )
A.市场经济应该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 |
B.市场经济应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
C.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 |
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应有机结合 |
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实行“房产税”试点,许多城市实行了“限购令”。这是政府运用________进行宏观调控。( )
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④道德手段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为了鼓励居民和单位使用节能灯,国家财政对居民购买节能灯补助50%,对单位大宗采购节能灯补助30%,这是国家运用________调节经济,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________。( )
A.行政手段 它以政府的强制力为坚实后盾 |
B.市场手段 它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
C.经济手段 它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
D.财政手段 它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
在世界经济增速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平稳回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能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科学决策 |
B.社会主义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今年以来,发改委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韩国三星等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案、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上海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案、洋奶粉价格垄断案等一批大案要案相继被查处,涉案企业或收到巨额罚单,或被严厉警告。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和处罚的实施( )
①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
②有利于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进一步优化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
④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