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表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它们相互依赖 |
B.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
D.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诗中描写的“愁情”与所处的“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
不论家长还是老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
①换位思考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②认识和改造世界应遵循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③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句句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 )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 B.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