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有巨大作用,所以要经常提高税收收入。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充分保障了教育公平。一是坚持统一考试,这就使得在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下,人人可以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强调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这对于在当前转型期缓解利益矛盾、打破阶层固化趋势、缩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具有深远的意义。
试说明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保障教育公平的政治依据。
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尽管丝路沿线各民族之间文明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终是一条和平之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往来,和而不同。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试说明坚持“和而不同”理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治意义。
(2)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中共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快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把党执政治国和自身建设的制度基础夯实,中央2013年12月编制《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对党内法规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党内法规。
材料二《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指出: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完善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完善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同时,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方面的制度规定,健全协商民主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分析说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产生的影响。
(2)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角度,为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四条合理化建议。
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进县域治理,人民群众是主体,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做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四型干部”。勤政是必须之选,为民是唯一方向,务实须贯穿始终,清廉是应坚守的底线。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做什么、做不做、谁来做、为谁做、做得怎么样”等问题。
材料二、2009年至2013年,某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就有关重大、热点问题,开展了60多次集中视察和调研活动;听取政府关于本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和下年度重点项目安排情况的报告3次,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审议意见;批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东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在县域治理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1)试用“我国的政府”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四型干部”建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县级人大在县域治理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次全会提出了“综合改革方案”,而且“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5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尤其需要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培育市场主体,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将于2017年起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管理等环节进行改革,其中不分文理科、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等10项变化备受关注。
(2)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三“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3)材料三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