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带给世界一个新语境:“中国奇迹”。中国崛起,不仅是国家财富与国民财富的积累,也是国家思想实力、文化实力等“软实力”的复兴。(10分)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国家思想实力、文化实力等“软实力”的复兴对中国崛起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普遍的不平衡、不公正现象,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2)某市教育主管部门计划举行一次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请你邀请听证会的参加对象,并要求保证听证会能够反映不同的声音。(提出两个对象就可以给满分)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 .4%下降到39 .74%;企业盈余占G D 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时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实现“两个同步”的意义。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在中华大地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5年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图
表:我国的市场化程度(%)
1978年 |
2000年 |
2002年 |
2005年 |
2010年 |
2012年 |
|
市场化程度 |
5 |
63.5 |
66.5 |
70.5 |
75.5 |
77.5 |
注:50—65%为转轨后期市场经济,65~80%为欠发达市场经济或相对成熟市场经济,80%以上为发达市场经济或成熟市场经济。
材料二:四川省某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决定》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提出要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目标:行政审批要“瘦身”,更要“健身”。一方面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已有100项行政审批项目被调整和取消;进一步清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抓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图与表有什么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的上述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
图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速图
图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1)结合图一和图二,概括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可喜局面,
(2)说明如何通过初次分配巩固这种可喜局面。
在中国经济舞台上,这是一道前所未有的景观。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最重要的两个成就,一是在制度创新,二是企业家阶层崛起。在制度建设上,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家阶层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而生,中国企业家既是每一个时代的先行者和“弄潮儿”,又是推动时代变革、重塑中国面貌的重要力量。35年来企业家成功转变如下表:
转变项目 |
早期 |
现在及未来 |
企业治理 |
人治 |
法治 |
决策思维 |
拍脑袋 |
科学决策 |
盈利方式 |
血汗钱 |
聪明地赚钱 |
竞争市场 |
国内 |
国际 |
商业模式 |
资源与关系 |
创新与合作 |
经营理念 |
赚钱 |
发展与社会责任 |
企业家地位 |
跑龙套 |
二号角色 |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时代企业家如何成功赢得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