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它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吉祥物主体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应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建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特点。
材料二: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斗冠造型——中国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文化创造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就如何进行文化创造谈谈你的认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态度良好,GDP增长速度达8%,但专家仍向政府建议,要稳住通胀预期防范金融分险,保持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健康和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阅读材料分析货币和纸币的关系
(2)甲认为纸币发行过多,能够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纸币发行量越少越好;乙认为纸币发行越多,越有利于市场的商品周转,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你怎么看待上述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此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请分析:企业、消费者、国家为什么都要重视产品质量?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成绩
人均占有量 年份(年) |
粮食 (公斤) |
油料 (公斤) |
肉类 (公斤) |
禽蛋 (公斤) |
奶类 (公斤) |
水产品 (公斤) |
1949 |
209 |
4.2 |
4.1 |
0.7 |
0.4 |
l |
2008 |
404 |
22.6 |
54.9 |
20.4 |
28.5 |
36 |
注:“七五”时期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八五”时期提高到34%,“十五”时期末达到48%。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教育公平是一个人发展起点的公平。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指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2007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2007年全国财政安排2235亿元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财政也必须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必须支出95亿,明年将安排200亿。同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1)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3)请运用普遍联系哲理分析说明“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起点的公平。它不仅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