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分)
表l : 2008 一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按季度统计)
注:2009 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 %。
材料一2008 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咬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时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推出总颇达4 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 l )根据表1 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作出判断(2 分)。联系上述判断,指出材料一给我们经济方面的启示。(4 分))
表2 : 2009 年前三季度GDP 增长率及投资、消费、出口对GDP 增长的贡献
2009年前三季度GDP 增长率 |
2009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 对GDP 增长的贡献 |
||
投资 |
消费 |
出口 |
|
7 . 7 % |
7 . 3 % |
4 % |
3 . 6 % |
材料二2009年9 月末,我国出口连续第三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环比增长11 . 8 % ,但同比下降15.2 %。我国出口仍有隐忧,如:作为我国主要贾易伙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升温,但复苏动力依然不稳;出口产品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收窄,贾易增长与效益增长不同步;国际贸易摩擦日益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 2 )针对表2 和材料二反映的间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8 分)
材料三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两败俱伤的行为,既不能保障本土经济发展和就业,更不利于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当前部分经济体以满足国内利益为由,借反倾梢、“特保”之名,针对中国等国家,采取贾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恶劣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贫易保护主义。
( 3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8 分)
材料一: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重大进步,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
重要成果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
改革开放时期 |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材料二:但同时也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和谐的音符,如:2014年8月,上海东方卫视曝出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连锁企业供应商上海福喜公司使用过期劣质肉的震惊黑幕。上海食药监管部门已经查封供应商。并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发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各地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的应急预案,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理由。
2015年1月8日至11日,玉溪多地降雨降雪,截至1月11日,根据统计,此次玉溪雪灾共造成13232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855.4公顷,其中绝收面积有296.06公。这些年来,像水灾、旱灾、风暴等自然灾难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突发性极端事件,造成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害。这是大自然发怒的一面。有时,当这些灾难来袭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看到难以想象的画面。环境专家指出,人类对环境的无节制开发是造成这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灾害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为赢得发展新优势,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国家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努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进行政体制、财税体制、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向改革要动力。
(2)请指出材料二中我国发展生产力的措施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李克强总理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给企业松绑,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从给钱、给项目、给政策不好使了到市场主体呼吁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应各归其位,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的原因。
(3)综合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如何适应新常态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材料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亿多人,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超3亿人。有分析认为,到2018年,中国人网购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20%。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网络并不能解决。例如,网购快递送货上门,可用户不在无法及时收取;有些小东西市场里买不到,上网买还不如运费贵等。
材料二:与电商市场火爆相应的是,电商的乱象也日益严重。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虚假评价和不公平条款等问题首当其冲。此外,顾客变得更加敏锐,他们发现网购不一定带来最大的实惠,也渐渐觉得,无论网购还是在实体店消费,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三条线哪条曲线最有可能正确表示电商发展的轨迹,并探究其原因?
(2)面对电商市场日益火爆的情况,怎样更好地促进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
“用有‘温度’的故事,生动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理念,记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这是2014年底,各大主流媒体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经典话语。讲述中国的故事,不是要猎奇,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播出中国价值观,传播中国正能量。
在各大主流媒体的精彩故事里,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博士,有志愿支教边疆的年轻女学生,有向绿色产业转型的矿老板,有在纽交所敲钟的“快递小哥”,还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自己成为中国故事的主人公?
(2)运用恰当的矛盾分析法,说明朴实的细节能“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