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④③② | C. | ②①③④ | D. | ②③①④ |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
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
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
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B.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
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
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他是
A.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 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