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图1 图2
(1)图1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
A. HCl和H2O B. O2和H2O C. NH3和H2O D. CO2和NaOH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2的锥形瓶内,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_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
C. CaCO3与稀硫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2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
A. 浓硫酸 B. 食盐 C. 硝酸钾 D. 硫酸铜
③比较图1和图2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1是_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2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__(填“图1”或“图2”)装置的原理相似。
A、B、C、D、E、F、G七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除G外均为前20号元素。A原子基态时p能级原子轨道上电子数等于次外能层电子数,C元素的原子基态时s能级与p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C、D处于相同的能级,且D是同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E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kJ·mol-1)分别为:578、1817、2745、11575,F元素原子中4s能级有2个电子。G元素的离子形成的硫酸盐结晶水合物呈蓝色。
(1)B形成的单质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上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和B的单质是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G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3)常温下,E单质投入到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的现象是 。
(4)D、F组成的晶体FD2结构如图Ⅰ所示,G形成晶体的结构如Ⅲ所示,Ⅱ为H3BO3(硼酸)晶体结构图(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
图Ⅰ 图Ⅱ 图Ⅲ
①图Ⅰ所示的FD2晶体中与F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F离子数为,图Ⅲ中未标号的G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G原子数为;
②图Ⅱ所示的物质结构中最外能层已达8电子结构的原子是 (写元素符号),H3BO3晶体中B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
③三种晶体中熔点高低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H3BO3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常见的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
Y |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
A |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字数为12的核素 |
W |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合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
(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X的电负性比Y的____________(填“大”或“小”);X 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在X的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的多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____________。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几钟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哪些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
(1)(2)
(3)
(4)(5)
(6)
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有,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已知M2+离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
(1)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
(2)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个;最高能级中电子数为个。
(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已知A 是一种分子量为28的气态烃,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物质B可以被直接氧化为D,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反应类型:。
④;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