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候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虽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为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梁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日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a):人名。④絺绤(chi xi):葛布的统称。
1.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①随即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为守领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 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
3.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 (2 )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至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氏遁而怨匈奴怨,仇恨 |
B.径匈奴径,取道 |
C.唯王使人道送我道,引路,作向导 |
D.汉之赂遗王财物赂,贿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月氏遁而怨匈奴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又欲肆其西封
C唯王使人道送我唯君图之
D为发译道乃为装遣荆轲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骞忠于国家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骞以郎应募;②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③骞持汉节不失;④骞与其属亡向月氏;
⑤骞曰:“……唯王使人道送我。”; ⑥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⑦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⑧拜骞为太中大夫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⑥⑦⑧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是联合月氏,共同打击匈奴,费尽周折,最终这个目标也没能实现。 |
B.大宛为了得到汉朝的财物,对张骞提供帮助,送他上路,到达康居。 |
C.月氏被匈奴打败逃往大夏后,对大夏臣服并尊大夏王为君,觉得那里土地肥沃富饶,生活安定,不想再打匈奴。 |
D.张骞先后被匈奴捉住两次,扣留多年,后值匈奴内乱,才逃回汉朝。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2)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合:汇合。 |
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 |
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房舍,房屋 |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敞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至于赤壁之下,波流侵灌,与海相若 (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B.(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C.(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所以游目骋怀 |
D.(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选出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槛外长江空自流 两句中“槛”的意思均是“栏杆”,意思相同。 |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句中“可怜”意思是“可惜”,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句中“可怜”意思是“可爱”。二者意思不同。 |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两句中“霁”意思相同,都是“雨后天晴”的意思。 |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句中“族”意思是“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句中“族”意思是“聚集”。二者意思不同。
选出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使六国各爱其人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C.雷霆乍惊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