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 。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
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等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2B(g)
4C(g),
H >0达到平衡时,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A的转化率增大,可行的是 __
A.增加B的物质的量 B.加压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
(2)某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NaOH溶液和醋酸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NaOH) ____c(CH3COOH),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____c(Na+)
(3)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不考虑Zn粒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m2(选填<﹑=﹑>)
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
发生如下反应:CO (g) 十H2O (g)
CO2 (g) 十 H2 (g) ; △H<0
(1)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左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mol·L-1·min-1
(2)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上表:
① 计算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 。
② t1℃时,反应在5min~6min间,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若在第5分钟改变一种条件达到第6分钟的浓度,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3)t2℃时,化学反应CO (g) + H2O (g)
CO2 (g) + H2 (g)的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2 c(CO)·c(H2O),则t2℃850℃,判断依据是:
(共1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填写以下内容: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导管a段的作用。导管b段末端跟锥形瓶里液面保持一段距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锥形瓶内盛硝酸银溶液,图中虚线方框部分的作用
。
(3)反应后不久导管b出口可见到什么现象。
若锥形瓶内盛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出现淡黄色,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得到的溴苯呈______色,这是因为;为除去混入溴苯中的溴,可加入_____________试剂,用方法分离。
下面各个小题已经给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试写出完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
(每小题3分,共9分)
乙烯制备聚乙烯:
乙烯和水反应:
苯和硝酸反应:
请写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每个2分,共10分)
(1)(2)
(3)(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