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人问题的决定》。2009年中央1号文件也是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全面加强三农工作,政府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论述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要求:
(1)闱绕论题.在论述中止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同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开展了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主题论文大赛,有三个的学生分别关注了三公消费、载人航天工程和食品安全问题,针对三位同学搜集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甲同学: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禁止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务院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公开“三公”经费。
乙同学: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
(2)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丙同学: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信心的头等大事。“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豆芽”、“地沟油”……一次次冲击着公众神经。针对食品安全问题,2011年11月,卫生部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制定工作。

(3)请你结合上图,说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综合的思维方法的。

材料一:我们党始终将改善民生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当前,新农保制度就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2020年前,“农民60岁以后都统一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但国情决定我们的农民养老保险必须走渐进式改革之路。当前中央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 5元,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必定会逐年增加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和补贴。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的作用,并请你为党和政府增加农民养老投入和补贴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觉就把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的崇高使命,通过推进自身的先进性焕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劲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应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在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某省省长发布了《致该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因此,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
(2)请你谈谈“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胡锦涛总书记在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针对材料一、二反应的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2012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做好四季度的各项工作,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好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原因。
材料二:山东省政府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将在2011年承诺办好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安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26件实事,全部落实到百姓心坎上,体现了打造“民生政府”的决心。
(2)结合材料二,说明山东省政府是如何打造“民生政府”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