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3)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并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的理由。(注意:答案中不得出现具体地名。)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2014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GDP)运行情况统计:

注:2014年增长预期目标为7.5%。
材料二: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其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实现2014年的经济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说明各自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甲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上述材料中的甲和乙分别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
(2)划分它们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中国倡导建设的“一带一路”,连通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危机、加快调整等方面,沿线国家间存在诸多的共同利益。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间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缩小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共赢。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析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原因。

读下图,分析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材料一: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材料二:2014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
(2)结合材料二,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11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