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把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由“保增长”,调整为“转方式”(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你认为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是             (   )
①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④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假设在一年里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6000亿件,平均价格为10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为6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20000亿元,而这时的一元纸币相当于 元钱的购买力;这会引起

A. 10000 0.5纸币贬值 B.10000 0.25购买力下降
C.200000 2通货膨胀 D.2500 3通货紧缩

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的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奴隶主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是由于

A.社会意识有时候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注重量的积累      B.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古人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B.说明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现实中,国家和民族文化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C.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D.这句话正确揭示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有借鉴意义。

在第1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办的“国际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于2009年10月1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探讨国际金融危机为减贫与发展问题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中国政府的举措表明:

A.解决贫困问题必须由我国主导 B.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C.我国支持联合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工作
D.我国积极落实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