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二《经济学常识》
材料一: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 2010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回答,评价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并谈谈他们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凡是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人文化。”许多旅居海外的潮人心中仍有一个永恒的潮州音乐情结,仍保留着喝潮汕功夫茶的习惯。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B.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及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时,这样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请你回答13~15题。
1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指()
A.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我们要认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以便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1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
A.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特色,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消除
差异
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C.只要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学习,那么就能实现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D.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5.“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①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③有利于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修身、国文课使他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文化根底,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但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叛逆者。他们应该感恩传统文化的馈赠。陈独秀、鲁迅、胡适就是最典型的例证。据此回答9~12题。
9.“五四”时期的文化先驱们的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这说明私塾()
A.是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 B.在文化传承中比现代学校更有效
C.不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 D.在中国文化传承中起过重要作用
10.文化先驱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叛逆者”。这表明()
A.他们的叛逆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抛弃
B.他们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虔诚继承
C.他们的叛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
D.他们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剔除
11.传统文化对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馈赠是()
A.科学精神 B.人文关怀,自由平等
C.民主思想 D.博大精深的国学基础和爱国爱民的情怀
12.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
A.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
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
C.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D.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
随着网络的发展,《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等一系列网络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这说明()
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的反映,应兼收并蓄 |
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
C.只有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 |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消失 |
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
A.传统习俗 | B.传统建筑 | C.传统文艺 | D.传统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