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在上海世博会上,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材料一:近年来在我国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温家宝总理说,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事业。2010年我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慈善事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网友就此展开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1)结合材料一,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2)请你站在其中的一方立场上,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知识论证该观点。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①2010年财政收入为预期值,各项支出为预算支出。②2006年到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2010年上半年增长11.1%.
材料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
材料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
材料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1)描述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4)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广东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东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动。经过广泛的网络投票和专家集中论证,2011年1月27日,“岭南文化之大名片”评选结果公布。“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肇庆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
材料二: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积极地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纲要》中广东省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指导文化建设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