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它由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始创,经法国的魁奈、杜尔哥,特别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加以发展,到英国的李嘉图和瑞士的西斯蒙第结束,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应如何正确评价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56分)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文化景观的形成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其特点往往与当地环境特征相适应。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功能,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篷式住宅,以毡房最多见。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1)试分析蒙古包“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迁徙的原因。(16分)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遭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一一孔子
材料三:……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 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一《独立宣言》
(2)材料二中孔子为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否真正得到了体现?结合事实说明。(8分)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6分)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到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而居民的收入和劳动者的报酬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平均在三倍以上;一些企业的高管工资与职工工资的差距达到数十倍,甚至几十倍;一些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也达到了数倍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5)请你运用经济知识,针对材料四中分配不公的状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10分)
材料五: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居民问题即其中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6)结合材料五,用哲学中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l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6月13目以来,南方出现了强降雨过程,造成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10省区遭遇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6月23曰8时统计,受灾地区累计受灾人口达2939万人,农作物受灾1 619千公顷.因灾死亡200人,失踪1 2 3人。面对严重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一支支救援大军星夜兼程从四面八方支援灾区,基层党员干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求互助。
材料二:6月22 日,财政部、民政部向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5省(区)紧急下拔中央救灾资金2.5 3亿,用于支持重点灾区的紧急转移安置等应急救灾工作。南方省区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洪灾中物价的波动,尽快抢修、恢复交通要道,确保备种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屯积物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引导农民加快生产适销对路、生长期短的蔬菜水果,满足市场需求。
材料三:强降雨考验着江河水库的承受力,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与执行力。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讯抗洪救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应对。6月l9日,针对两座水库无人值守问题,广西岑溪市政府启动问责程序,对11名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诚勉谈话等处分。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期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政府采取的各种抗洪救灾措施。(10分)
(3)材料三是如如体现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0分)

(56分)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文化景观的形成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其特点往往与当地环境特征相适应。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功能,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篷式住宅,以毡房最多见。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1)试分析蒙古包“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迁徙的原因。(16分)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遭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一一孔子
材料三:……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 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一《独立宣言》
(2)材料二中孔子为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否真正得到了体现?结合事实说明。(8分)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6分)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到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而居民的收入和劳动者的报酬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平均在三倍以上;一些企业的高管工资与职工工资的差距达到数十倍,甚至几十倍;一些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也达到了数倍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5)请你运用经济知识,针对材料四中分配不公的状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10分)
材料五: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居民问题即其中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6)结合材料五,用哲学中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l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6月13目以来,南方出现了强降雨过程,造成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10省区遭遇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6月23曰8时统计,受灾地区累计受灾人口达2939万人,农作物受灾1 619千公顷.因灾死亡200人,失踪1 2 3人。面对严重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一支支救援大军星夜兼程从四面八方支援灾区,基层党员干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求互助。
材料二:6月22 日,财政部、民政部向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5省(区)紧急下拔中央救灾资金2.5 3亿,用于支持重点灾区的紧急转移安置等应急救灾工作。南方省区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洪灾中物价的波动,尽快抢修、恢复交通要道,确保备种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屯积物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引导农民加快生产适销对路、生长期短的蔬菜水果,满足市场需求。
材料三:强降雨考验着江河水库的承受力,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与执行力。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讯抗洪救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应对。6月l9日,针对两座水库无人值守问题,广西岑溪市政府启动问责程序,对11名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诚勉谈话等处分。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期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政府采取的各种抗洪救灾措施。(10分)
(3)材料三是如如体现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0分)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某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变化情况

项目
年份
GDP增长率
(%)
就业人数年递增率(%)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006年
11.6
0.5
4.2
2007年
13.5
0.24
4.1
2008年
14.9
0.31
3.9

注:目前该地区尚有失业人数约5万人。
材料二:某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民营经济
外资经济
其他
2001年
35%
20%
15%
6%
24%
2008年
20%
18%
30%
10%
22%

材料三:某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发现,该市民工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女工在拼命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女工。尤其是服装缝纫等以女性员工为主的行业,对女工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数女工都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工作。为此,服装缝纫企业已经普遍把女工的月工资调高了200—300元,但招聘情况仍旧不理想。女工不愿意到服装缝纫企业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服装缝纫企业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好;第二,服装加工工作没有家政服务轻松、赚钱多;第三,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用工,往往要求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随意更换工作,而且农忙不能停工回家。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该市政府和劳动者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