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题共10分)有A、B、C、D、E、F六种元素。
①A、B、C是金属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③F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很稳定,是除氢外最轻的气体。
请回答:
(1)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2)F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在上述六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论;到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提出近代原子论,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模型。随着X射线的发现与元素放射性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打下了基础。

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工业上冶炼钛主要以钛铁矿、金红石(含TiO2大于96%)等为原料生产。

(1)由金红石为原料采用亨特(Hunter)法生产钛的流程如下:
①沸腾氯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已知:Ti(s) +2Cl2(g) = TiCl4(l)△H = -804.2kJ/mol;
2Na(s) +Cl2(g) =" 2NaCl(s)" △H = -882.0kJ/mol
Na(s) =" Na(l)" △H ="2.6" kJ/mol
请写出用液态钠与四氯化钛置换出钛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海绵钛破碎后用0.5%~1.5%的盐酸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用盐酸洗涤的目的是
(2)科学家从电解冶炼铝的工艺得到启发,找出了冶炼钛的新工艺。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TiO2直接电解法(剑桥法)生产钛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电解质为熔融的氯化钙,原理如图所示,在阴极,被还原的Ca进一步还原TiO2获得钛,则在阴极所发生的反应为:

②SOM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先进技术,阳极用金属陶瓷,并用固体氧离子隔膜将两极产物隔开,只允许氧离子通过,在电解过程中阳极通入某种还原性气体,可防止CO、CO2污染物产生,通入的气体若是H2,则阳极电解反应式为

在一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和3 molB,保持温度为30℃,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A(g)+3B(g) 3C(g),2分钟达到平衡,生成1.5 mol C,此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为ω1;若将温度升高到70℃后,其他条件均不变,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2.1 mol,体积分数为ω2,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在30℃时平衡常数K1=,焓变△H0(填“>”、“<”或“=”)。
(2) 该反应在30℃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为ω1=;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A)=____________mol/(L·min)
(3) 该反应在70℃时平衡常数为K2,则 K1K2(填“>”、“=”或“<”)
(4) 70℃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A和6 molB,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ω3,则ω3ω2 (填“>”、“<”或“="”" )。
(5) 可以判断2A(g)+3B(g) 3C(g) 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2v(B)=3v(A)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E.n(A)∶n(B)∶n(C)=2∶3∶3

(10分)痛风是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①HUr(尿酸,aq)Ur(尿酸根,aq)+H(aq) (37℃时,Ka=4.0×106)②NaUr(s) Ur(aq)+Na(aq)
(1)37°时,1.0 L水中可溶解8.0×103mol尿酸钠,此温度下尿酸钠的Ksp为________。
(2)关节炎发作大都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反应②的Ksp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37℃时,某病人尿液中尿酸分子和尿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2.0×103mol·L1,其中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mol·L1,该病人尿液的c(H)为,PH7(填“>”、“=”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