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刺青民工 刘心武
①我常到马路对面一家咖啡馆约见熟人。那天聚完了已经天黑,独自回家。过马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走过街天桥,一是穿过马路下的桥洞。过天桥置身于万丈红尘,安全,但费时较多;过桥洞路径短,但那桥洞里没有路灯,摸黑穿过时总有些忐忑。自己曾多次夜里穿过那约五十米的桥洞,一直平安无事,那天图省时也便奔桥洞而去。
②真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正值夏末,天气溽热,偏那晚云遮月、雾霾浓,迈进桥洞没几米,竟是完全漆黑一片,那边洞口只有模糊的微光,望去更觉疹人。走了不足十米,我后悔不迭,毅然转身返回,毕竟已是望七之年,腿脚哪有当年麻利,匆促转身时,不禁一个趔趄。惶恐间,忽然右手腕被强力拽住,紧接着更有一条坚硬的胳膊将我从左边搂定,同时闻见一股体味,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此生休矣!正巧桥洞那边来了辆小轿车,前灯打得雪亮,顿时使漆黑变为刺眼,本能地低头,恰望见那攥住我的大手的臂根处,有刺青,是一个“忍”字!
③“老大爷,没崴了脚吧?没闪了腰吧?”在强有力的手与臂的护送下,我被扶出了桥洞,又走了十来米,在路灯下,我看清了紧贴着我的人,是一个精壮的赤膊男子。他见我无大碍,松开手臂,站开。我才发现,他还有个同伴,比他矮,身体单薄些,年龄应该略大些,与我目光相对时,微笑着问:“把我们当坏人了吧?”
④误会当然马上消除,我连连道谢,又埋怨:“这桥洞真怪,一直不安灯。”年龄大些的就说:“大爷就住附近吧?既然常从这桥洞走,就该记着带个手电筒。”扶过我的壮汉则说:“他不安灯,你们就总忍着?为什么不投诉?不去告他们?”
⑤这话让我马上想起他手臂上的刺青,不禁笑了:“咦,你那刺在身上的是什么字?怎么你要自己忍,不让我忍?”一来二去的,我们竟话语投机,双方都想多聊聊。
⑥我告诉他们,其实可以不必马上回家,而且下次会从天桥上过去,也很安全,如果他们也不忙睡觉,无妨到那边小餐馆坐坐,一起喝点啤酒。没想到壮汉说,他已经五年不喝任何酒了。我灵机一动,就建议:“要不,到那边肯德基店里坐坐,喝点饮料,再聊一阵?”他们都朝肯德基那边望,脸上的表情很微妙。年龄大点的就说:“我们的人没进那里头的。”我说:“我也很少进。一起去坐坐有何不可?”我坚持,他们服从,于是一起坐进了肯德基。我去买来三杯可乐,看见壮汉已经套上了一件红色的T恤,小了起码一号,把他的胸肌箍得暴突,那恤衫上印着一家陶瓷厂的名称与地址电话,估计是作为福利分发的。他们分别拿出十元钱给我,我推开:“说好了我请,再啰嗦就是不尊重老人。”
⑦他们是那边街上正建造着体积庞大的商用楼的河南民工。壮汉姓邓,年龄大些的姓张,他们说算是工程队里辈分大的,其实一个才临近四十,一个才四十出头。说起打工的日子,他们说:“平平淡淡,就是睡觉、吃饭、干活……再吃饭、睡觉、干活……晚上到街上转一圈,就算文娱生活吧……年关前结算工资,带回家去。”那为什么往身上刺“忍”字?邓师傅把另一只胳膊显示给我,那上头刺着两个并排的字:“爱恨”。字是五年前他自己刺上去的,先用墨水写好,再用针尖密密地扎。那时候外出打工常领不足甚至领不到工资,他领头干过好多事,他轻描淡写,我想象丰富,总之,最激烈的一次,他酒后发威,没领到欠薪,却进了拘留所。“那几年可不平淡,现在的平淡,是努力争取来的。”现在听来平淡得也不错:工资不拖,还有保险,伙食绝对管饱,每月最多可以预支出150元零花钱,年底回家或工程结束时,能有较为满意的收获,家里的旧房翻盖成了新房,儿子闺女都供得起他们上高中。邓师傅说现在想把两边胳膊上的刺青都去掉,张师傅就说:“那没办法了。也算文物吧。”
⑧我想细问他们究竟怎么争取到自己权益的,但天实在已经很晚,大家都该休息了。他们送我过了天桥,才回工区。我想起邓师傅问我为什么能忍耐那桥洞无灯的状态直到如今的几句话,不禁茫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本文写“刺青民工”,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过马路的方式”?
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1)那几年可不平淡,现在的平淡,是努力争取来的。
(2)我想起邓师傅问我为什么能忍耐那桥洞无灯的状态直到如今的几句话,不禁茫然。本文的刺青民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跟刺青民工同样的问题你持什么态度?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答: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梧桐叶落的光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解释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启示。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火星也许是人类移民的下一站,但是火星上没有土壤。这是移民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没有土壤就无法生产农作物,而完全依靠地球补给食物对在火星定居点来说是不现实的。水栽法不依赖土壤,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我们无法圈制住水。我们还是得考虑从土壤着手。于是,有人提议直接把地球上优质丰厚的土壤移送到火星上去。可他知道地球上可供种植的土壤还有多少吗?目前地表土壤的流失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20多倍,而它们供应了人类97%的食物。与人类的十月怀胎相比,土壤的生成需要花长得多的时间。既然地球上的土壤尚且不足,送去火星的土壤又从哪里来呢?于是再造土壤成为关注的焦点。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自然界,风化的石头与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混合,并由植物的根部、土壤动物群、微生物与真菌进一步分解,如果化学与生物成分混合正确,还要经历上千年,才能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土壤。表层土稀缺的现状在加剧,因此研究者们没有时间叹息。他们正在试图利用回收的道路集料、煤矸石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肥,模拟自然中的土壤形成过程,制造出新的土壤,而且生产周期必须尽可能短。
20世纪90年代中期,裘迪·蒂斯马克在普渡大学开始了他的土壤制造研究。当时普渡大学正在寻找回收校园发电厂产生的煤粉灰(煤经过充分燃烧形成的微小颗粒)的办法,裘迪还需要以有机物为原料来制造土壤。幸运的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可以提供抗生素生产中的副产品——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研究人员把矿物质和有机质这两种废旧物混合,加入木屑与树叶以增加孔隙度,再进行堆肥处理,最终制成人造土壤。
裘迪至今仍然经营着“土壤制造者”公司。不过公司早已放弃使用煤粉灰和礼来公司的培养基,因为培养基在堆肥过程中的气味实在令人不悦,煤粉灰则含有过量的硼和砷——用工业废料制造土壤的焦点问题就在于污染的风险。高浓度硼是对植物有害的,而砷是致命的有毒物质。人们可不想冒险吃进从这种土壤生长出的食物。现在“土壤制造者”使用玉米淀粉类产品等吃剩的食物作为合成土壤的有机质成分,而建筑工地挖出的粘土则提供了制造土壤所需要的矿物质成分。
地球上的土壤亟待拯救,人类还需要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这回我们将眼光投放到火星。最新研究表明,火星上大量分布的沸石是一种吸水力强、并可储存铵离子与钾离子等植物所需的关键营养物质的多孔矿物,适合用于制造土壤。美国国家航天局合成的磷灰石中包含植物所必须的磷,它将是太空土壤的另一主要原料。沸石与磷灰石的强强联手将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土壤。与以往的人造土壤相比,这种太空土壤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绝大部分养分固定住,不会流失。科学家寄希望于用“太空土壤”为人类的火星移民计划再减少一道障碍。火星的开拓者们也许不久就可以用自己本地的土特产招待来自地球的访客。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再造土壤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的一项是()
A.水栽法不依赖土壤,但目前尚缺少可行性。 |
B.目前地表土壤流失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20多倍,它们供应了人类97%的食物。 |
C.既然地球上的土壤尚且不足,送去火星的土壤就更不知道从哪里来。 |
D.在自然界,土壤的形成需要风化的石头、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植物的根部、微生物与真菌等共同参与。 |
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我们无法圈制住水是水栽法在火星上无法具体实施的重要原因。 |
B.利用回收的道路集料、煤矸石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新的土壤。 |
C.裘迪将抗生素生产中的副产品与有机质混合,加入木屑与树叶以增加孔隙度,再进行堆肥处理,制成了人造土壤。 |
D.与太空土壤相比,其它的人造土壤都有对植物和人体有害以及容易流失养分的弱点。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裘迪制成人造土壤的时间比自然土壤形成所需的时间要短。 |
B.有些颗粒微小的矿物质可以作为制造人造土壤的原材料。 |
C.在制造土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原材料,以降低污染的风险。 |
D.火星上分布有大量的适合用于制造土壤的沸石,因此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阅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5分)
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创造与摹仿
朱光潜
①学一门艺术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摹仿。“摹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②推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摹仿都可以作如是观。诗文上也并不是例外。朱晦庵曾经说过:“韩昌黎、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到我自己下笔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要看自己的诗文的气是否顺畅,也要吟哦才行,因为吟哦时喉舌间所习得的习惯动作就可以再现出来。
③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摹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摹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
④艺术家从摹仿人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摹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⑤像格律一样,摹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摹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摹仿,也有人唾骂摹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
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⑥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摹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摹仿人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摹仿,但是只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⑦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摹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选自《美学》有删节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学写字,实地观察书家的筋肉如何动作,比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更重要。 |
B.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视朗诵的根本原因是,只要有足够的朗诵功底,在写作时就“必有句调奔赴腕下”。 |
C.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在摹仿,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都如此,中国诗人杜甫也不例外。 |
D.中国诗人李白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从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所以他在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 |
E.艺术家从摹仿人手,但如果要谈创造,就不能只做到这一步就停止,因为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关于作者“筋肉说”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习书法艺术,最初的描红、写印本、临帖,都是为了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
B.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正确筋肉习惯的过程,具有不良筋肉习惯的人永远成不了艺术家。 |
C.朗诵能让古人之声在我们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待到我们写作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 |
D.朗诵时,喉舌间所习得的习惯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作品的文气是否顺畅。 |
根据文意,理解“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的含意。
郭敬明执导处女作电影《小时代》票房高涨,但剧情被网友吐槽。电影《小时代》讲述了四个女人在上海的生活,写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名牌的追求。这与美剧《欲望都市》框架很像。另外,也有网友发现剧中场景和另一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许多场景相似。请问,你怎样看待电影《小时代》中存在的这种现象?试运用文章的观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共15分)
美政府“关门”第二天官民高呼“伤不起”
中新社华盛顿10月2日电 (记者 张蔚然)美国政府“关门”进入第二天,白宫与国会对峙僵局未破,美国继续在“喊话”模式中运转。越来越多的联邦部门和民众都在抱怨“伤不起”,调门越喊越高。
国务院2日表示,政府“关门”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力造成损害。鉴于总统奥巴马取消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访问,国务卿克里将率团访问上述两国。国务院发言人哈夫说,美国在全球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但在政府“关门”的背景下,显然不能同时推进这些工作来提升美国全球领导力。
“关门”还波及美以关系。哈夫透露,2014财年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援助资金已被推迟,直到国会通过临时拨款议案或新财年预算。
“每过一天,国务院都必须做出更艰难的决定,哪些工作可以继续,哪些工作需要停下。”哈夫说。
同样高呼“伤不起”的还有美国情报部门。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2日表示,政府关门对美情报行动造成“极大危害”,他在情报界工作50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克拉珀说,他不认为哪位雇员是非必要的,但必须做出痛苦的决定,让70%的员工回家休假,“关门已严重损害情报部门保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和对美国军事和外交工作的支持,更可怕的是,只要关门继续,损害会逐步累积。”
就连白宫也在高调“晒愤怒”。打开白宫官网,只见黑乎乎的页面中央显示几行小字:由于国会没能通过法案为政府提供资金,您在本网站看到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一些意见可能无法提交,我们可能无法回应您的询问。
面对白宫的“高调”,一些共和党人士认为,白宫此举是在尽己所能让民众在政府关门期间体会更多痛苦,有时候不必如此“作秀”。
但在更多情况下,普通人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不便。一些进入“休假”模式的政府雇员在国会门口打出标语向议员喊话,“把你们的工作干好,这样我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华府地区的不少“喜事”也因政府关门而受阻。据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迈克·卡西诺和妻子计划本周末在托马斯·杰斐逊纪念堂的草坪上举行婚礼,但由于纪念堂关门,婚礼无法实现。国家公园管理处一位负责相关事务的发言人对此表示“同情”但无能为力。10月份将有24场婚礼预约在该纪念堂举行,如果政府继续停摆,婚礼都会泡汤。
显然,没人喜欢“关门”,但华盛顿政治僵局依然在继续,两党没有达成妥协。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2日致信众议院议长博纳,称“必须停止愚蠢游戏,美国人民指望我们像成年人一样行事,要坐下来谈”。里德建议,政府一旦重新开张,参众两院召开会议,解决政府面临的长期财政挑战。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前提条件,众议院必须通过不附加条件的临时拨款议案。
面对参议院的“橄榄枝”,众议院并不买账。博纳的发言人表示,参议院想让我们满足民主党人的每个要求,众议院将通过真正反映人民意愿的议案。 (2013.10.3 人民网)美国政府“关门”,谁“伤不起”?请简要概括。
白宫高调“晒愤怒”,为什么被认为是“作秀”?请简要分析。
有评论认为:“关门”事件中,争斗双方莫不是希望由此触发民怨,并引导民怨集中到对手身上,从而迫使对方让步。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