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须分清观点、史实、解释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35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召开 |
B.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C.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D.“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
14—17世纪,西欧出现的时钟、玻璃、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一系列代表性技术成果,主要缘起于大众的世俗生活。可见()
①世俗生活是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
②技术发明彻底冲破了宗教束缚
③科学理论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
④技术革新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 B.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参加亚非会议 | D.改善中美关系 |
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
A.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
B.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 |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
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
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
C.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
D.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