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挽救统治危机 | B.消灭农奴制度 | C.发展资本主义 | D.打击封建势力 |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 C.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在一个小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为此,列宁在苏俄工业发展中采取的“特殊办法”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把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
| C.扩大企业自主权 | D.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 |
“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列宁所说的“强攻”、“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新经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 |
“从此以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世界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这一“局面”的起点是
|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1871年,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 |
|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D.1919年,中国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
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是
| A.瓦特 | B.史蒂芬孙 |
| C.爱迪生 | D.诺贝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