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 B.20世纪初期 | C.20世纪中期 | D.21世纪初期 |
《上海洋场竹枝词》载:“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这表明在近代上海( )
①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③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
④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高三(1)学生根据一本书的目录(下图)展开讨论,由此所做的思考错误的一项是( )
| A.有文章抨击当时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 |
| B.这本期刊对此后的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
| C.这本刊物诞生于北京大学 |
| D.这本刊物推动了思想启蒙 |
孙中山说:“至于将来……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段话反映了( )
| A.民族主义思想 |
| B.民权主义思想 |
| C.民生主义思想 |
| D.社会主义思想 |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 A.②④③① | B.③①②④ |
| C.②③④① | D.③②④① |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