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3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图1、图2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图1中 处。(填写相应字母,2分)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2)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3) 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14分)2013年6月7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释放了积极信号。近代以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再现】

时间
史料再现
史实回顾
1900年
还我河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1912年
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政权完全就是美国三权分立的翻版,设立总统、议会、各部,颁布宪法,整个体系基本上时原版照抄


(1)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复杂而纠结,有遭受美国侵略的痛苦,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结合题中史料,写出“痛苦”与“效仿”相对应的史实。(4分)
(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两国之间有合作也有对抗。请列举中美合作事例一例。(2分)
【局势分析】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材料二 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3) 材料二中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2分)此后,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两国何时正式建交?(具体到年月日)(2分)
(4) 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从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新闻链接】

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城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
2001年12月27题,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
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
心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


(5) 你认为今后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2分)

【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
近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关系,现今日本肆意侵犯中国钓鱼岛的主权,更是将中日关系推至了冰点。
请回答:(1)近代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什么?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2)日本第二次侵略中国时,对中国造成伤害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3)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英雄勇于抗争的史实一例。并谈谈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
(4)透过日本的侵华史实和日本侵犯中国钓鱼岛主权的事实,你有何感想?

(16分)“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2分)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对中国近代化有什么影响(2分)
(2) 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梦想,在19世纪末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实现的表现是什么?
(2分)
(4) 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5) 从材料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